自1886年摩尔斯的 台圆锥形旋风除尘器申请并投入使用以来,旋风除尘器在工业上的应用已有一百的历史。在它出现的前半个世纪里,人们对其性能和机理并未进行过深入的分析与研究,一直处于经验使用阶段,因此其分离的 小粒径也一直限制在40~60μm的水平上。直到上也纪二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,旋风除尘器才进入广泛的试验和理论研究概括阶段。1928年波罗克 次对旋风除尘器的流场进行了测定,发现了旋风除尘器中存在的双涡流;1953年特林丹以他测出的径向和轴向速度为依据,画出了旋风除尘器内的流线图,奠定了旋风除尘器研究的理论基础。从此,人们才开始对旋风除尘器进行系统的试验和理论分析。
从六十年代初,旋风除尘器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。人们在对旋风除尘器内部流场及浓度场进行大量测试的基础上,对旋风除尘器内部流场的形式及分离捕集除尘过程有了 加的认识,这就为旋风除尘器捕集微细颗粒奠定了理论基础。在实际的工业应用中,旋风除尘器在理论发展的基础上,其捕集除尘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。1963年西德研制出了DEL旋风除尘器,此装置把捕集分离空间移到旋涡叠加的流场内,该类型的旋风除尘器可捕集0.4μm的尘粒;1975 年东德的一些部门采用电算的方法,把无量纲的量编成计算机程序,以力求达到 佳的捕集效果。此后,各种能捕集微细粉尘的旋风除尘器相继问世。例如, 的Collection、日本的Jelclone,Rolclone等 旋风除尘器。随着旋风除尘器数学模型的不断完善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引入,旋风除尘器的研究与设计将 为深入,目前已把旋风除尘器的捕集分离能力推向超微细粒子。
相关产品
|
相关信息
|